首页/ 全面振兴 / 第一书记风采 / 正文

【第一书记风采】握好脱贫攻坚“接力棒” 跑好乡村振兴“接力赛” 渭南乡村振兴

来源:蒲城县 发布时间:2022-05-27 09:01
    “人生在勤,不索何获”我是蒲城县椿林镇贾王庄村第一书记屈文,是一名共产党员。2021年的一个盛夏午后,炎炎烈日如同我满腔热枕,我主动向组织请缨,申请到我们局包联的椿林镇贾王庄村驻村帮扶。
    贾王庄村是县城东北部的脱贫村之一,处于旅游专线五陵路旁,全村现有6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,总人口 526户 2173人,其中,常住户436户1720人,居住分散,不论是开会宣传还是上门帮扶都有诸多不便。大多数群众的家庭收入以种植业为主,以传统的小麦、玉米和杂果为主,思想观念相对保守,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,村上的留守老人达70%以上,劳动力短缺,技术支撑较弱,全村的低保户就有24户58人。来到贾王庄村接任驻村第一书记,热情、淳朴的村民,相对薄弱的经济,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    搞好调研,理清思路是第一书记的基本功。虽然是主动请缨来驻村帮扶,也有以前脱贫攻坚的帮扶经验,但是接任第一书记,如何开展工作,也是一团雾水,根本不知道如何走好第一步,如何“抓好一村党建、守好一村平安、办好一村民生、整好一村环境”。作为一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续时期的第一书记,我内心无比忐忑,深感责任重大、备觉使命光荣。上任后,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,我努力转换角色,扑下身子,沉下性子,深入田间地头,走访群众,在最短时间内熟悉掌握村情、民情,工作中紧紧依靠村党支部,在村党支部书记张洪学的带领下,无缝对接原第一书记张晓军,不忘初心,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,努力握稳驻村第一书记“接力棒”。
    “时代楷模”黄文秀曾说过:“只有扎根泥土,才能懂得人民。”脚沾泥土、耳贴大地,扑下身子、沉到一线,从一点一滴入手,知农情、讲农话、贴农心、干农活,我和两名驻村工作队员在村两委干部的支持下,利用一个月时间走遍了6个村民小组,与脱贫户谈感受、与养殖大户聊发展、与党员代表谈初心,深入这片土地,深入这里的每一个人,了解他们,感受他们,结合一个月来的所学所思所悟所感,我暗下决心:一定要为贾王庄村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,进一步帮助群众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。一个星期的昼夜伏案,我撰写了《贾王庄村调研工作报告》,为接下来的驻村帮扶理清了思路、明确了方向。
    带领群众发展产业,振兴乡村是第一书记的真本事。脱贫攻坚中,我们村因地制宜发展了“党支部+”肉牛养殖基地,作为我们村的脱贫产业,在乡村振兴这个关键时期,我想继续围绕产业做文章,找项目、投资金、强服务,扩建养殖基地,并学习先进管理模式,推广养殖基地统一规划、统一管理、统一销售模式,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,目前基地共存栏600头,周期为10个月左右,一头牛的纯利润四千到五千元,确保每年群众分红。
一业带动多业兴。养殖基地的良好发展,为我们鼓足了干劲,增强了信心。集体积累的增加为接下来解决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保障,设置多类公益岗位,让大家参与到村上的发展,感受村内的变化,特别是今年争取60余万元绿化项目,对村委会和党支部+肉牛场周边实施了绿化,铺设巷道道牙2000余米,加宽路面500余平方,绿化栽植树木1000余株,使村容面貌焕然一新,成为旅游专线上最干净的村庄,县、镇、村三级干部群众给予了充分肯定。
    防疫经济两手抓两不误,是检验第一书记的试金石。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四月,疫情吃紧时期,作为第一书记,压力更大,不但要保护大家的生命健康安全,还要防疫生产两不误。在疫情防控中,一方面带领工作队、村两委干部拉网式排查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;另一方面采用喇叭广播、悬挂横幅,村主干道、巷道、每一住户门口显眼位置张贴疫情防控通知及宣传彩页400余份,提高了群众防范意识。
我们村的在外务工人员比较多,受疫情影响,大家外出积极性受挫。我和工作队利用春节这个大好时机,发挥在外务工人员信息灵通的优势,入户走访,因户施策,因人用案。召开务工人员座谈会,结合村上实际情况讨论下一步的发展计划,掌握了大量的就业信息,我主动与蒲城县睿智人力资源公司联系,在贾王庄村委会设立劳务派遣的代办点,使群众的就业渠道更广、更宽,打通群众收入路子,保证每户都有一个务工人员,让大家都有相对稳定的收入。
贾王庄村距离我家十多里路,驻村以来,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。妻子埋怨我不顾家,孩子吐槽我不陪他玩,我耐心的为他们讲述我的驻村故事,老李叔的孙子成功上学,老王大哥的丰收的喜悦,产业园肉牛出栏……,赢得了妻子孩子的理解支持,驻村期间的收获成了我们家庭聊天群的快乐分享时刻,家人在期待,我知道,村里的“家人”也在期待。
    在众多家人的期待中,我更加深刻理解了驻村的意义,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我们,见证和参与着脱贫攻坚丰硕成果的取得和乡村振兴事业蓬勃的开端,我们要在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的同时,积累工作经验,有效地转化为下一步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和宝贵借鉴,我们更要自觉地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,推动实现共同富裕,将党和国家的温暖持续传达到千家万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