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/ 全面振兴 / 第一书记风采 / 正文

【驻村帮扶】从驻村到助村 “电”亮三秦幸福路

来源:渭南市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:2023-03-17 10:24

初春三月,三秦大地的乡村中、田野间,万物复苏、生机勃勃。

在三秦大地上,有这么一群人,他们躬身入田野,或走访群众,或引资建设,用实干践行初心、用实效温暖民心,以实际行动撑起了乡村发展的“半边天”,在广袤的田野上留下一道道砥砺奋斗的亮丽风景线,他们是扎根在三秦大地的国网人。

近年来,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,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国网陕西电力”)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、服务产业发展、争取项目等方面走出了一条稳脱贫、促振兴、惠民生、谋发展的特色之路。

驻村到助村 村貌换新颜

“婶,最近屋里啥都好着不,有啥一定要给我们说,村里给你解决。”这个一头干练短发、身穿深蓝色制服、正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人,是国网陕西电力驻渭南市澄城县权家河村第一书记苟秦燕。

“缘分有时候真的很奇妙,第一次来权家河做调研,我还在这里拍照留念,谁能想到第二年我就来这里驻村了。”苟秦燕一边指着合影的地方,一边感慨道。

“群众需要什么”是苟秦燕思考最多的问题。

苟秦燕(左)上门了解群众需求

为了让乡村振兴落到实处,真正服务于民,她挨家挨户走访,了解群众需求,一支笔、一个笔记本,是她开展工作的标配;一个笑容、一声问候,是她拉近群众的方法。

权家河村,三面环山,上坡下沟,道路曲折。昔日这里因煤而兴,后因煤矿“关停并转”,权家河村失去了支柱产业,急需转型升级。村里路基被拉煤车压得破损不堪,不下雨时尘土飞扬,一下雨就坑洼泥泞。村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受到了影响。

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国网陕西电力从路桥、绿化、公共设施三方面入手,铺路架桥、开渠引水、栽树植绿、安灯修房、装点院墙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

乡村振兴,产业先行。2014年,国网陕西电力捐赠134.5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出资额,组建起扶贫电杆厂,生产旺季可安排20余人进厂务工,2017年,与上市公司合作,投资700万元建成1.2兆瓦光伏电站,并投入300万元完成电力配套建设,年发电量150万千瓦时。

“我从2016年开始就在这里打工了,以前我们的日子都是靠天吃饭,现在一个月不仅能拿4000多块钱的工资,还能照顾自家的几亩地,日子过得美着呢!”在电杆厂打工的权忠平笑着说道。


光伏产业航拍图

“多亏了电力公司的帮助,让俺村先有了水泥路,后有了沥青路。村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,我们晚上回家不用摸黑走路。黄土塬种上了绿树花草,看着都舒服。还有田边的沟渠,自从搭起桥,用农机农具时再也不用绕远路了。”提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,脱贫户白建武乐呵呵地说。

如今漫步权家河村,宽敞整洁的马路向远处伸展而去,田野里麦田悠悠,路边的文化墙上绘制的新农村画卷已然徐徐铺开。

扶贫更扶“智”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

顺着沿黄公路一路向东,走进渭南市潼关县城关街道的软籽石榴产业园,放眼望去,一排排大棚横卧在田野之间,白云青山交相辉映,大棚内石榴树正待萌芽,工人们正在园长张福来的指导下,进行果树修剪、清园和春季管护工作,为石榴能在八月中旬抢“鲜”上市打下坚实基础。

“去年咱这儿挂果的83亩地,最后卖了30多万元,这还要感谢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,又是建冷库,又是找销路,真正给老百姓做实事。”张福来一边修剪果枝,一边说道。


张福来(右二)正在教工人修剪果枝

据了解,城关街道的软籽石榴产业园是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帮扶点,新建于2018年,目前占地320亩。国网渭南供电公司自2016年帮扶顺丰社区以来,已投资280.94万元改善电力基础设置,实施“国网光明工程”安装太阳能路灯,主动迁改110千伏潼线线路,消除园区老线路对规划大棚安全距离不够的隐患,为软籽石榴产业长期发展保驾护航,同时还配套冷库、仓库、硬化环形路,对接“惠农帮”电商平台,将软籽石榴上架电商平台,为村集体产业打开线上销路,将该扶持项目搭建成一条集“生产——仓储——销售”于一体的帮扶产业链。

2017年,国网渭南供电公司还与其他帮扶单位在顺丰社区建成205千瓦的光伏发电产业,并于2018年9月成功并网,截至

2022年12月31日,总发电量122万度,收益达65万元,让光伏产业成为“点亮”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。


成熟的软籽石榴

“自从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包联我们村后,最大的感受就是能享受各类相对应的政策,村上的集体产业发展越来越好了,我们拿到的分红也越来越多,日子越来越好了。”城关街道顺丰社区脱贫户张玉平说道。

“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加强各项惠民政策宣传,争取让每一个村民都能享受到相应的政策帮扶,带领村民奔向美好的幸福生活,为乡村振兴贡献国网力量。”国网渭南供电公司派驻潼关县城关街道顺丰社区第一书记王刚说道。

一座村,一群人,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,国网人在三秦大地上留下了一段段可持续发展的致富“密码”,筑牢乡村振兴“底子”,串联起陕西民众的万家灯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