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/ 全面振兴 / 第一书记风采 / 正文

【驻村故事】孪生兄弟圆梦乡村

来源:渭南广播电视台 发布时间:2024-01-26 17:26

图片

渭南市华州区有这样一对双胞胎,哥哥叶振川、弟弟叶振林,他们出生于医学世家,从小相互陪伴,形影不离,一起玩耍,一起读书,考上了同一所大学,选择了同一个临床专业。父亲叶辉希望他们毕业后能子承父业,成为一名医生。但兄弟俩却有着自己的想法,他们瞒着家人,先后当起了驻村书记。

图片

走进哥哥叶振川的办公室,最引人注目的是挂在墙上的一幅手绘村情图,龙山村每家的位置,家里几口人,一目了然。到村后,叶振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入户调查,不到一个月,他走访了全村664户村民,密密麻麻记了一整本,还绘成了墙上的村情图。

图片

走访中他发现龙山村地处半塬地带,村民日常生产生活污水没有排放设施,一到冬季,污水横流,道路结冰,时常有人滑倒,给群众出行带来很大隐患,修路是村里群众多年的所思所盼,却一直未能成行。眼下渭南把学习推广“千万工程”经验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,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口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。如何治理好龙山村的人居环境?解决排水问题是他给自己驻村工作布置的第一个任务。

历经三个多月,叶振川多方联系,找项目、筹资金。先后从区农业农村局、移民局取得支持,修建巷道排水共计1200米。半年后,项目顺利完工,困扰村民十余年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。

龙山村宫二组村民林爱莲因为早年在村里摔坏了胳膊,看到如今的变化,她很激动:“这书记一来,修好了排水,现在好了,群众都称赞这书记当得好,给群众办实事呢。”

图片

在叶振川的推动下,龙山村高标改厕248户,划定垃圾桶安放区30处,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,叶振川又给村子广场硬化400平方米,龙山村旧貌换新颜,群众满意度逐年攀升。

图片

今年72岁的张勤书提起新来的驻村书记,连连夸赞。他说,自从叶振川到龙山村工作后,自己就像多了一个亲人。了解他家情况的人都知道其中的缘故,张勤书和老伴都有慢性病,唯一的儿子也因病需长期住院,高昂的医药费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来。叶振川了解情况后经常上门慰问,他认真研究医疗补助政策,为老人申请了门诊“两病”待遇政策,知道老人外出不便,就自己开车带上老人前去办理。

图片

看着哥哥的驻村工作干得有声有色,弟弟叶振林也不示弱,一有时间就上门请教。

很快弟弟叶振林也有了自己的工作抓手。他包联的白泉村主要生产花椒,虽然种植面积不小,但产量和品质并不理想。他主动请农技专家入村,免费为群众进行实操培训;看到村里的矿泉水销路受阻,他搞调研、学营销、找市场,经过一番努力,如今,白泉的桶装水已走出渭南,销往西安、咸阳等地。

图片

村里的崔文虎,因患肾衰竭,一年当中有3个月要在医院治疗,一家四口仅靠打零工和几亩地,家里处在因病返贫的边缘。迫于无奈,崔文虎让正在读初三的儿子辍学回了家。叶振林得知后,第一时间找到崔文虎。因为他知道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,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意味着什么。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说后,崔文虎同意让孩子继续读书。

为了帮崔家渡过难关,叶振林经常去医院帮忙照顾,自己掏钱给崔文虎买药。他积极协调村上,将崔文虎家低保提档,每月给他们增加了600元的补助,又联系当地妇联为两个孩子申请到了1000元的困境儿童救助金。

崔文虎的大儿子也不负众望,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华州区重点中学。崔文虎激动地无以言表:“叶书记给我们家帮助很大,感谢党的好干部。”

图片

在驻村帮扶的工作中,兄弟俩会经常分享感悟,两人相互学习,相互探讨。你给群众送药,我也送;你为村民普查健康,我也不甘落后。

图片

驻村三年来,他们走进大屋小院,走一走、坐一坐、唠一唠,成为百姓的“贴心人”;三年里,他们穿梭在田间地头,知民情、访民意、聚民心,村内各项民生实事有序推进;三年里,他们扎根农村,用脚步丈量责任,以行动践行初心,在乡村振兴图景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。